最近托尼逛知乎的時候,刷到這么個問題 —— 現(xiàn)在花六七千買旗艦機算不算交智商稅? 說實話,如果是在三四年前看到這問題,我會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一件值得討論或者糾結的事,因為那時候旗艦機就是全方位碾壓其他手機,它們之間等級森嚴,根本不存在僭越的情況。 但是最近這兩年,估計很多差友都感受到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普及和下放,手機市場的情況其實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曾經涇渭分明的格局被打破,各層級手機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舉個具體點的例子,以往廠商們提到 “ 旗艦配置下放 ”,往往只局限于讓非旗艦機型用上旗艦機同款處理器。 但今年它們恨不得把三頻 GPS、金屬邊框這種往年極易被 “ 精簡 ” 的配置全都下放了,大家今年在中端機上貼身肉搏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甚至我覺得,今年將會是一道標志性的時間節(jié)點。 當旗艦機跟其他手機的界限模糊到一定程度,所謂的 “ 旗艦 ”,唯一優(yōu)勢或許就只剩下影像,甚至連這最后的 “ 堡壘 ” 也在被不斷沖擊,到了那時候,我們可能就真沒必要考慮買旗艦了。。 甚至用不著等以后,就說現(xiàn)在,最近我輪流把各家新機當做主力機在用,然后就意識到這么一件事 —— 現(xiàn)在很多大幾千的旗艦,它們在某些方面,是真的沒兩三千塊錢的手機用著舒服。 續(xù)航 就拿最基礎的續(xù)航和充電來說吧。 前兩年,當那些次旗艦、中端機還有千元機都相繼開始用上 5500-6000mAh 大電池的時候,很多旗艦機電池普遍還在 5000mAh 左右搖擺,出門如果沒帶充電寶,我根本不敢敞開玩手機。 今年情況稍微變好些,各家旗艦機電池容量都變大了不少,但是它們相比起自家小弟還是差了一截。 就比如紅米 K80 還有一加 Ace5,這兩臺手機電池容量都奔著 6500mAh 去了,真我 Neo 7 更是直接在手機里塞了 7000mAh 的電池,四舍五入相當于塞了個充電寶進去,就離譜。。。 而在這批旗艦當中,電池容量超過 6000mAh 的手機我一只手就數(shù)的過來,超過 6500mAh 的手機更是寥寥無幾。 這種電池容量上的差距,反饋到實際續(xù)航體驗上,同樣的用機場景,同品牌的非旗艦跟旗艦機,它們總的續(xù)航時長能拉開幾十分鐘到一個多小時的差距,差不多都夠撐到我從機場回公司。 不過呢,凡事沒有絕對,某些手機雖然搭載了更大的電池,但因為受芯片制程、元器件功耗還有系統(tǒng)優(yōu)化等各種因素影響,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續(xù)航未必會比旗艦機強,個別甚至還不如旗艦。。。 當然旗艦機里也有續(xù)航翻車的,所以具體機型還得具體分析~ 充電 跟前面電池情況一樣,最近這幾年旗艦機在有線快充上也是主打一個夠用就行,反倒是那些次旗艦和中端機,快充速度直接給我們拉滿,甚至有不少千元機,它們的充電速度都快趕上旗艦。 你看啊,今年 vivo X200 系列還有小米 15 系列,它們的有線充電功率全系都是 90W,而 OPPO Find X8 系列的充電功率全系都是 80W,這兩年基本就沒怎么提升,有幾家甚至還開了倒車。 但是像 iQOO Neo 10、紅米 K80 Pro、一加 Ace 5 Pro,它們充電功率都在 100W 及以上,真我 Neo 7、一加 Ace 5 還有紅米 K80,充電功率不是 80W 就是 90W,可以說已經向旗艦機看齊。 以至于前陣子從 iQOO Neo 10 Pro 換回 vivo X200 Pro,我對這臺小滅霸的充電速度還真有點不習慣,iQOO 電池比 vivo 還多 100mAh,但它半小時左右就能充滿電,vivo 得充五十分鐘。 防水等周邊配置 包括防水也是,之前基本只有各家旗艦才有防水,但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機型開始支持上防水,甚至在最近新出的這批手機當中,有些機型的防水等級還超過了自家旗艦,倒反天罡了屬于是。 就比如紅米 Turbo 4 除了支持常見的 IP68 防水,你敢信它還支持 IP66 跟 IP69,防水等級比小米 15 還高。 值得一提的是,它這防水等級并不是數(shù)值越高就越強,而是各自對應不同的場景,比如 IP66 能抵御強烈的噴水侵襲、IP68 可以承受住長時間的浸水,而 IP69 則能夠抵御高溫高壓水噴射。 這意味著理論上,你拿紅米 Turbo 4 邊洗澡邊玩手機都沒事(各位機主別試,萬一真進水廠商不給保修 。。。 不僅如此,我看到諸如超聲波屏下指紋、無線充電等配置,也開始陸續(xù)被下放到了次旗艦甚至中端機上,其他像是雙頻 GPS 和三頻北斗,也差不多成為了它們的標配,不再是旗艦機專屬。 在我看來,超聲波屏下指紋和無線充電這倆配置對次旗艦和中端機來說屬于錦上添花,有更好,沒有也說得過去。 但旗艦機要是誰缺了這倆,就有點尷尬了,至于具體是哪幾臺機型不支持,在這里我就不直接點名了,就當是埋個彩蛋,留給各位差友在文章底下評論區(qū)自行發(fā)揮~ 外觀 另外,最近很多中端機不僅用上了玻璃后蓋,就連中框也換成了金屬,使得它們在外觀和質感上提升了一大截,雖然在細節(jié)上還是能看出它們跟旗艦機的差距,但至少不像之前那么廉價了。 反觀旗艦這邊,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如今個別旗艦比如華為 Mate 70 系列和 OPPO Find X8 Pro,它們提供的某些版本,后蓋其實已經不是玻璃,而是用了一種名為 “ 錦纖 ” 的材料。 作為一種復合材料,它比玻璃更輕、更薄、更耐刮的同時,抗沖擊性也更強,而且看上去也挺有質感,但唯獨摸上去的手感相比起玻璃差了點意思,相比之下我個人還是更喜歡玻璃后蓋。 不過要是你喜歡給手機套殼而不是裸奔使用,那沒啥好說的,戴了殼大家手感也就那樣,考慮到非旗艦機因為不怎么卷影像,攝像頭模組反而不像旗艦機那樣喧賓奪主,手感可能還更好些~ 性能 至于性能就更沒啥好說的了,上一代旗艦芯片下放到中端如今已經成為廠商們的常規(guī)操作,甚至不用等下一代芯片出來,年末各家旗艦發(fā)得差不多之后,次旗艦緊隨其后就會用上同款芯片。 在最近這批新機里,一加 Ace 5 Pro、紅米 K80 Pro 還有 iQOO Neo 10 Pro,它們搭載的就是最新的旗艦芯片,至于一加 Ace 5、紅米 K80 還有 iQOO Neo 10,則是搭載了上一代旗艦芯片。 這么說吧,不管是次旗艦還是中端機,它們的底子就擺在這里,日常使用還真不一定能跟旗艦拉開明顯差距。 相反,某些旗艦因為配備更高規(guī)格的攝像頭模組,占據(jù)了機身很大一部分空間,不像其他手機那樣可以把這部分空間拿來堆散熱,這就導致它們的性能釋放,可能還不如某些次旗艦激進。 之前我們做測試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個別旗艦游戲表現(xiàn)還沒那些主打性能的次旗艦來得穩(wěn),比如紅米 K80 Pro 就用更高的畫質,跑出了跟其他旗艦差不多的幀率表現(xiàn),機身溫度也控制得不錯。 原神 865P 分辨率下,K80 Pro 的幀率表現(xiàn): 我承認啊,現(xiàn)在旗艦機確實很卷,不過相比起次旗艦、中端機還有千元機,它們這兩年全方位的卷,旗艦機很多時候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它們把所有技能點,都加在了 “ 影像 ” 這一塊地方。 一英寸主攝、雙潛望鏡頭、浮動鏡頭模組、2 億像素超級長焦、無級可變光圈還有多光譜攝像頭。。。 這些我們之前聽說過,或者壓根都不知道的玩意,這幾年全被廠商輪番塞了個遍,以至于現(xiàn)在各家旗艦機發(fā)布會,基本有超過一半時間都在聊影像,搞得好像不吹影像就沒其他東西能說一樣。 說實話,對于手機廠商們的這種做法,我個人其實沒啥意見,而且也特別能理解它們?yōu)樯哆x擇這么做,畢竟手機卷到現(xiàn)在,差不多也就只有影像還能搞點差異化。 你看芯片大家都在用一樣的,安卓這邊除了高通就是聯(lián)發(fā)科;它們外觀也就那樣,正面不是直屏就是曲屏( 包括等深微曲 ),背面各家超大杯用的也基本都是 “ 奧利奧 ” 攝像頭模組那一套。 至于系統(tǒng)功能各家更是互相抄,根本談不上有多特色。 但問題偏偏就出在,現(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旗艦,太過依賴影像來制造差異化或者凸顯優(yōu)勢,有些甚至已經夸張到了不惜犧牲其他方面的體驗,來強化影像的程度,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 “ 顧此失彼 ”。 比如 OPPO Find X7 Ultra 用續(xù)航尿崩換來了雙潛望長焦,小米 13 Ultra 頭重腳輕的且異常凸起的背部被機友們罵了好久。 結果就像你們前面看到的,如今旗艦機在很多地方,其實都已經被次旗艦和中端機給反超了,這會兒甚至連千元機都能上來跟旗艦干一架。。。 往好的方面想,是最近這幾年其他手機的進步太大了,我們花更少的錢就能享受到不錯的用機體驗。 但換個角度來說,也是手機廠商們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 畢竟現(xiàn)在旗艦機已經開始碰到物理極限了,必須為了影像犧牲掉一些東西。而且回頭看手機市場,中端機的需求是遠高過那些大幾千上萬的旗艦機的。 既然如此,他們干脆就從功能上來做區(qū)分,拿一部分的硬件體驗,來換取影像能力,以維系以往 “ 高端 ” 的標簽,然后私底下把好東西都下放到中端機來,打造全新版本的水桶,在這塊最大的蛋糕上和其他品牌打生打死。 但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在兜里有錢的時候,還是希望可以 “ 既要又要 ”。畢竟買個旗艦機回來,日常體驗還比不過一臺中端水桶,這你受得了嗎? 但具體怎么實現(xiàn),是廠商該考慮的事情,我們只要為好產品買單就行了。最近就有廠商在嘗試通過 AI 來進一步提升手機的影像能力,來給硬件讓出更多空間。 榮耀 200X 照片云端 AI 優(yōu)化前后 盡管現(xiàn)階段這種方式還很不靠譜,一不小心照片就會失真,但如果后續(xù)這條路真能成,或許廠商們的旗艦就不用減配了。 還是希望會有那么一款真正全方位無短板、各方面都能達到頂尖水準的旗艦機出現(xiàn)。 到時候你看我買不買就完事了。 本文來源:差評 |
原創(chuàng)欄目
IT百科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