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山姆·奧特曼今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X發(fā)布重要聲明,宣布公司將徹底調整其人工智能產品路線圖,取消原計劃獨立發(fā)布的“o3”模型,轉而推出整合多項技術的GPT-5。 注:GPT-4.5和GPT-5將分別在數周和數月內發(fā)布 根據奧特曼的說法,OpenAI調整后的路線圖將分兩步推進:未來數周內發(fā)布GPT-4.5(代號Orion)作為過渡產品,雖被內部視為“最后一款非鏈式思考模型”且改進幅度有限,但仍需承擔技術空窗期的銜接任務;真正的變革者將是數月后發(fā)布的GPT-5。 據了解,GPT-5將終結語言模型與推理模型的分裂狀態(tài),通過動態(tài)任務處理機制自動判斷何時需要快速響應、何時啟動深度思考,同時整合語音交互、畫布創(chuàng)作、實時搜索及“深度研究”功能。 奧特曼表示,免費用戶可無限使用基礎版GPT-5,付費層級則按20美元/月的Plus訂閱與200美元/月的Pro訂閱,分別解鎖更高智能強度與深度研究次數——這一策略既降低體驗門檻,又將技術優(yōu)勢轉化為分層變現能力。 OpenAI突然調整產品線路圖的決策,直接源于ChatGPT平臺因快速迭代陷入的“模型迷宮”——過去半年時間密集發(fā)布多個模型版本,讓用戶不得不在“GPT-4o常規(guī)問答” 、“o3-mini高速推理”、 “GPT-4o mini輕量響應”甚至是“定時任務版GPT-4o”之間反復抉擇。 奧特曼坦承:“產品發(fā)布節(jié)奏失控是復雜化的主因,我們意識到用戶不應為選擇模型而困擾——人工智能應‘即用即靈’! 注:OpenAI現有模型線路圖 目前,ChatGPT Plus訂閱界面如同一張技術菜單:主打通用場景的GPT-4o標注著“適合大多數問題”,需手動開啟的“定時任務版”允許延遲響應;專注于數學與邏輯的o1和o3-mini分別強調“高級推理”與“編碼能力”;GPT-4仍以“經典模型”名義保留。 這種碎片化體驗甚至延伸至產品命名體系——從“o系列”推理模型到“GPT系列”語言模型,用戶需理解兩套技術路線的差異才能高效使用。 奧特曼對此在X中直言:“我們和用戶一樣痛恨模型選擇器,目標是回歸魔法般的統(tǒng)一智能。” 本文來源:騰訊科技 |
原創(chuàng)欄目
IT百科
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